本书从反霸维和的外交方略、利用外资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外资方略、对外开放方略、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方略、联合亚洲国家抵御西方列强的大亚洲主义方略、对“黄祸论”的批判方略、支持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方略、依靠海外华侨支援国内革命的统战方略、“以俄为师”建立新型革命军队的建军方略九个方面,用大量的事实,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孙中山的对外方略。
简介:
我的祖父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是亚洲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民主革命导师、伟大的民族英雄、亚洲文艺复兴创世者,一位开创世纪的伟人与近代中国之父。孙中山先生是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产生的第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巨人,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式共和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把中国从封建带向民主,从黑暗带向光明,而且吹响了“振兴中华”的嘹亮号角,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孙中山的名字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代表中国革命、走向共和,代表博爱、天下为公的精神。孙中山先生不仅创立了新的理论,设计了独到的政治蓝图,并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是一个开创世纪的伟人。对现代中国人来讲,没有孙中山的艰苦探索,中国在黑暗中沉睡和摸索的时间可能更加漫长。孙中山的思想集古今中外学说之大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辉煌灿烂的思想,也是世界文化的代表。只有当它发扬光大时,中国才能强盛,世界才能和平。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反霸维和的外交方略及其历史影响
一 外交方略的形成
二 外交方略的主要内容
三 外交方略的历史影响
第二章 利用外资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外资方略及其重要意义
一 外资方略的形成
二 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 利用外资的十大原则
四 利用外资的三种办法
五 外资方略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对外开放方略的形成及其时代特色
一 对外开放方略的萌发
二 对外开放方略的形成和发展
三 对外开放方略的完善
四 对外开放方略的时代特色
五 对外开放方略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方略及其演变历程
一 辛亥革命前反帝必先倒满的爱国救亡阶段
二 辛亥革命时期“排满”不“排外”的妥协退让阶段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揭露批判阶段
四 五四运动后的坚决反对阶段
五 对帝斗争方略与伟大实践
第五章 联合亚洲国家抵御西方列强的大亚洲主义方略及其理论发展
一 大亚洲主义方略产生的根源
二 大亚洲主义方略的主要内容
三 大亚洲主义方略的历史局限
四 大亚洲主义方略的理论发展及其意义
第六章 对“黄祸论”的批判方略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责任
一 “黄祸论”的由来
二 对“黄祸论”的批判
三 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责任
四 批判“黄祸论”的意义
第七章 支持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方略及其深远意义
一 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和影响
二 对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和影响
三 对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和影响
四 对缅甸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和影响
五 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和影响
六 对其他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和影响
七 支持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深远意义
第八章 依靠海外华侨支援国内革命的统战方略及华侨的贡献
一 华侨支持孙中山的原因分析
二 启迪华侨革命觉悟,支援国内民主革命
三 依靠华侨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海外武装斗争基地
四 鼓励华侨捐资助饷,为革命提供经费保障
五 华侨积极投身反清斗争,推动国内革命向前发展
六 鼓励华侨回国创业,支援祖国建设和发展
第九章 “以俄为师”建立新型革命军队的建军方略及其现实启迪
一 “以俄为师”战略的确立
二 建立新型革命军队的艰苦探索
三 “以俄为师”建军方略与建军实践
四 建军方略与建军实践的历史意义
五 建立新型革命军队的现实启迪
附录 作者已发表的研究孙中山的论文
书摘插图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世界和平,进行了积极广泛的外交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外交理论,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外交方略。孙中山的外交方略是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他的革命实践而产生,并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孙中山外交方略的核心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反对于涉内政,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孙中山的外交方略开创了中国争取独立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和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关系的理论宝库,对当时的中国及世界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为新中国制定外交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外交方略的形成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至沓来,他们通过战争威胁和政治讹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肆意掠夺中国主权,奴役中国人民,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使中国失去了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主权,孙中山强烈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主张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并为此奋斗了一生。但孙中山反霸维和外交方略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造成的亡国灭种的严重民族危机,孙中山毅然走上挽救祖国于危亡的革命道路,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作为革命的出发点,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以申民志而扶国宗”。他不仅强调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殖民政策只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与灾难”,支持清政府“注定是要失败的”,而且还警告帝国主义如果胆敢瓜分中国,中国“四万万之众”定将“同仇敌忾”,奋起“自卫其乡族,自保其身家”,“出万死而不辞”,使“列强无安枕之时”。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明确提出要重订海关税则、取消领事裁判权和收回国家主权的具体主张,指出中国之所以至今仍为半独立国而不能为独立国,是因为“中国现在尚未收回领事裁判权”;他强调在各种改革完成之时,“政府当立即取消领事裁判权”。因此,他“号召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向帝国主义收回治外法权,保卫我们的领土”,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