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古今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反双方都没有一个确实的说法来正确评价。但可以肯定的是,施琅为我国的领土统一,民族统一作出了无限功绩。
《施琅大将军》现正央视热播。
人物介绍:
施琅(1621—1696年),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生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军的重要将领,积极参预海上起兵反清。后因微嫌与郑成功发生矛盾,施琅因父、弟被郑成功诛杀,再次降清。他先后担任清朝的副将、总兵、水师提督等。从康熙三年(1664年)开始,施琅就建议“当乘其(指台湾郑氏政权)民心未固、军情尚虚”之时,进军澎湖、台湾,使“ 四海归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湖,招降台湾郑氏集团。他还针对当时清廷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宜弃其地”的主张,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
内容简介:
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所处战略地位重要、物产丰富,曾多次受到来自荷兰、日本等国殖民者的侵略,也曾有过少数逆历史潮流而进的人曾企图将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但他们最终都未能逃脱历史的惩处;而在这些反抗侵略、反对分裂的过程中,曾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本书的主人公施琅就是其中的一位。全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记述了清朝前期著名海军将领施琅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之旅。本书作者安然先生是目前中国内地仅有的两位研究“施琅”这个历史人物的专家之一。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关于施琅的传记,书中不乏许多首次披露的、珍贵的历史资料以及作者恰到好处的点评,堪称是一部值得推介的好书。 自古中国的士大夫就崇尚“气节”,如果纯粹从这个角度去评价,施琅似乎是个反复无常的例子:先为明臣,后降清,尔后又为明效命,最后又再次叛明附清。但是历史往往又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施琅于中华民族、中华版图的统一绝对是功大于过的,希望本书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完整的施琅。
目录:
序·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一章 生于乱世少年弃文习武
第二章 投军从戎追随恩主附清
第三章 反正重归辅佐郑氏创业
第四章 嫌隙渐生施氏全家被囚
第五章 亲人遭戮愤然二次降清
第六章 历经波折重新披挂上阵
第七章 扬帆启航郑氏收复台湾
第八章 攻占厦门初展海战雄风
第九章 主战受挫清廷招抚无期
第十章 韬光养晦运筹平台方略
第十一章 郑军添乱康熙终定进剿
第十二章 东山再起复任水师提督
第十三章 将帅争锋徒议南风北风
第十四章 血战澎湖尽显英雄本色
第十五章 兵不血刃大陆台湾一统
第十六章 弃留之争首倡海防思想
第十七章 治台有方彰显能臣风范
第十八章 功过千秋历史自有评说
跋·施琅之幸
后记